Marcus Rosten 幫助大眾重新找回與自然的連結
文化
這位環境教育家希望藉由分享萬物之美的知識來改變世界,那些美好就在身邊,等著我們發掘。
「我的遊樂場」系列介紹普通運動員如何在大自然中找到連結與平衡。
欣賞破壞自然生態體系的物種不是容易的事,但總有人得這麼做。「我對研究入侵物種非常著迷,」Marcus Rosten 說道,他是紐約上州一間高中的水域生態學老師。
在午後的埃利科特溪 (紐約水牛城北邊尼加拉河的支流),Marcus 沿著將近 18 公里的環形水道,輕輕地划著 3.5 公尺的海上獨木舟,其他獨木舟愛好者划水經過,濺起陣陣水花。
Marcus 掃視河岸並記錄野生動植物,這是他每次在環形水道必做的事情。大部分的動物他都認識,但今天出現了一個驚喜。他發現了一種從未看過的烏龜。當他回到家並上傳照片到公眾科學交流平台 iNaturalist 上,他發現這隻外來黃肚龜,同時也是寵物店的熱門物種,很可能是被主人棄養。他是第一位在應用程式中記錄西紐約水域烏龜的用戶,在這個廣大的熱門平台上達成難能可貴的成就。
對於今年 27 歲、過去就讀紐約州立大學環境科學與森林學院的 Marcus 而言,發現意料之外的生物,只是找到解答的一小步。Marcus 有個更大的願景,他表示人類從未像現在一樣,變得與大自然如此疏離。他努力想要改變這一點。「我非常想親近那些嚴重疏離大自然的人,以及那些承受環境不公義的人,」他說。
「我們是造成大多數環境問題的人,」Marcus 說道,他相信教導環境知識才能帶來改變。「教育能夠開拓人的視野。你的身邊盡是美麗和奇蹟,但你就是無法察覺。」
Marcus 教導他人的事其實來自他的童年經驗,那時他和手足與單親媽媽住在狹小的公寓。「待在外面……是逃離和探索的方式,」Marcus 回憶道。「我只要醒著,就會往外跑,在家裡附近閒晃。我是那種會待在外面,直到媽媽大喊回家吃飯了才回家的孩子。」
他的母親助長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,每年夏天都帶著 Marcus 和他的手足去附近的州立公園露營。「州立公園仍是我的最愛,」他說。小時候某次旅行時,他參加了大自然導覽行程,這讓他有所啟蒙而開始追求生物科學研究和職涯的夢想。「第一次有人帶我離開步道,走進樹林中,」他說。「[那位嚮導] 讓我大開眼界,因為她能立刻說出當地所有動植物的名字和歷史。」
「我們是造成大多數環境問題的人,」Marcus 說道,他相信教導環境知識才能帶來改變。「教育能夠開拓人的視野。你的身邊盡是美麗和奇蹟,但你就是無法察覺。」
Marcus 教導他人的事其實來自他的童年經驗,那時他和手足與單親媽媽住在狹小的公寓。「待在外面……是逃離和探索的方式,」Marcus 回憶道。「我只要醒著,就會往外跑,在家裡附近閒晃。我是那種會待在外面,直到媽媽大喊回家吃飯了才回家的孩子。」
他的母親助長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,每年夏天都帶著 Marcus 和他的手足去附近的州立公園露營。「州立公園仍是我的最愛,」他說。小時候某次旅行時,他參加了大自然導覽行程,這讓他有所啟蒙而開始追求生物科學研究和職涯的夢想。「第一次有人帶我離開步道,走進樹林中,」他說。「[那位嚮導] 讓我大開眼界,因為她能立刻說出當地所有動植物的名字和歷史。」
無論是工作或生活,Marcus 都全年無休地投入戶外活動。一旦天氣入秋轉涼,他會收起獨木舟,開始採集蘑菇,他熱愛搜集蘑菇,但只用於辨識種類,不是為晚餐加菜。「不管我多努力嘗試,想要喜歡它們,我還是沒辦法逼自己吃蘑菇,」他說。
進入雪季後,他會去越野滑雪,穿過當地的樹林尋找狐狸、兔子和浣熊的蹤跡;沿著冰凍的尼加拉河岸,拍照記錄在當地過冬的鳥類,如紅胸秋沙鴨,這種鴨子有血紅的雙眼和不羈的雞冠頭。到了春天,他會盡其所能地記錄穿越大西洋遷徙路線的候鳥。光是 2020 一整年,他就記錄了超過 185 種鳥類。
對於 Marcus 來說,他從事戶外活動和鍛鍊體能沒什麼關係,雖然他表示運動是個很棒的額外好處。他說:「所以我從不登山,因為每次都會變成觀鳥遠足,觀察鳥類或尋找生物是我的興趣。」
划獨木舟可以讓你一舉兩得:連結自身和大自然的力量。「當你來到一個地點時,總有新事物等待你去發掘,這要感謝你的身體,當然還有風和浪,」Marcus 說道。「至於自我推進和完全自給自足呢?我不需要依賴引擎,我不需要依賴化石燃料,我只需要自己、我的肌肉。我可以走出去,完全使用可再生能源,去我想去的地方,同時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影響。」
「你只需要走到最近的公園,就能找到大自然的奇蹟。」
當談到鼓勵他人走到戶外,Marcus 只想讓人知道,無論有什麼目的或收穫,待在外面不一定是到國家公園環視美景,或拍張清澈水域的照片放上社群網站。像他就很喜歡欣賞自家後院的自然歷史和多樣性。「你只需要走到最近的公園,就能找到大自然的奇蹟,」Marcus 說,他希望這個知識能夠鼓勵大家保護那些空間。
沿著 Marcus 的家直走,就到了格拉特威克河濱公園。這裡曾是一座垃圾掩埋場,自從轉型成公園後,就成了欣賞尼加拉河的熱門地點。這就是 Marcus 希望發起的改變。「我們創造這些自然空間,努力讓這些空間普及化,很快地這就會促進社區繁榮,」他說道。「我的目標是盡我所能,讓這個地方變得更好。」
文字:Colleen Stinchcombe
攝影:Jasmine Rose
撰寫時間:2020 年 9 月